
深度探索SpaceX:颠覆性创新与成熟商业逻辑
Mona Zhang
2024年6月4日
最近受到VOYO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Jennifer He的邀请,一起聊一下Space X这家充满话题度的公司。吸引我的倒不是背后创始人的巨大名头,而是一家在传统行业做出颠覆性创新的公司,背后落地的则是成熟的、可以被资本市场完全理解、认可的商业逻辑。
在这次访谈中,我也和Jennifer谈到了我的Truinty Hexagon Model,简称六边形框架。在我十多年投资生涯中,发现不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不足,但优秀的公司都是相似的。他们都在六个重要维度中锁定了客户并确立了竞争优势。
SpaceX是如何在政府把持的航空航天领域杀出一条生路?现在这个私人企业发展到了怎样的规模?为什么一个颠覆性创新的公司,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却是非常传统的?
视频要点摘录如下:
引言:Space X的成长史
1. 互联网行业到航天行业的转变
背景: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出生于南非,在青年时期移居加拿大,并最终在美国完成了高等教育。早期,马斯克在互联网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功。他共同创立了Zip2,一家提供在线城市指南的公司,后来以3.07亿美元出售。随后,他创办了X.com,这是一家在线支付公司,后来发展成为我们熟知的PayPal,并在2002年以15亿美元被eBay收购。
2. 创建SpaceX:应对早期挑战
创办初期:
2002年,马斯克创立了SpaceX,旨在通过降低太空运输成本,使人类可以进行火星殖民。SpaceX的早期阶段充满挑战,公司设计了第一款低成本火箭Falcon 1,在前几次发射失败后,马斯克面临巨大的财务和技术压力。然而,他的坚持和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在2008年第四次尝试时获得了成功。
关键时刻:
在2008年,SpaceX面临破产的边缘时,赢得了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用于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这笔合同不仅提供了急需的资金,还使SpaceX能够迅速开发Falcon 9火箭和Dragon飞船。
接下来我会用Trunity六边形框架来分析Space X的成熟商业逻辑。
NASA为什么会破天荒将订单给一家私人公司?
第一部分:价值主张
这就是Trunity六边形框架第一部分:价值主张
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是价值,而是通过这些载体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锁定目标客户。
SpaceX的主要价值主张在于革命性地改变太空旅行并大规模地降低了发射成本。主要突破点在于制造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像猎鹰9号和重型猎鹰这样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使发射成本快速下降。
大规模降低成本看来是Elon的基因,Tesla也是同样的套路。
发射成本的断崖式下降,又衍生出了更多业务模式:
- 星链(Starlink):提供全球互联网接入,特别是在偏远和服务不足的地区;
- 星际旅行:不仅带人上太空,也可以带爱车上太空。
Space X是如何将产品以及服务提供给客户的呢?
第二部分:商业模式
这就是Trunity六边形框架第二部分:商业模式
Space X的商业模型非常清晰:
- 发射服务:提供商业卫星发射;客户为政府机构(NASA)和电信巨头
- 星链客户:通过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生成经常性收入
- 太空旅行:为有钱有愿景的客户提供太空探索的体验
重点:SpaceX采用高度垂直整合的方法,内部制造超过90%的火箭组件,外加多学科创新,降低了发射成本。发射成本的降低,又为大规模发射卫星提供了可行性,星链则有可能颠覆传统的电信服务。典型的单位成本下降创造新需求。接下来,SpaceX通过订阅模式提供星链互联网服务,使其收入模式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从而在投资者中获得更高的估值。订阅服务是投资人最喜欢的商业模式之一。
Space X能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么?
第三部分 颠覆性创新与护城河
接下来是Trunity六边形框架的第三部分,即护城河。巴菲特最喜欢护城河又深又广的公司。那Space X是怎样的护城河呢?
挑战行业巨头:SpaceX与洛克希德·马丁 (Lockseed Martin) 和波音等传统航天巨头以及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航天机构竞争。尽管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参与者,SpaceX仍然成功获得了重要合同和市场份额,展示了其颠覆能力。
创新的背后是商业社会里随处可见的垂直整合:SpaceX采用高度垂直整合的方法,内部制造超过90%的火箭组件。此外,经过多年的研发,SpaceX成功实现了Falcon 9火箭助推器的成功着陆和重复使用。这两套组合拳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SpaceX能够在发射价格上击败竞争对手。
小知识:在SpaceX进入市场之前,发射成本大概是每公里上万美元,而SpaceX将这一成本降至5000美元左右。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SpaceX的发射成本进一步降低,有望达到每公里2000美元。如果Starship研发成功,成本有可能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目前,竞争对手的成本依然较高,像Rocket Lab,价格在3万2千美元每公里,Astra和Relativity Space在1万美金每公里。整体来说,Space X在价格上领先同类竞争对手一代半以上。
那么这种价格优势又通过规模效应稳定下来,开始由先发优势和科技创新,建立了真正的护城河。
巴菲特喜欢长长的雪道,那Space X的赛道有多长?
第四部分:市场机会以及成长性
接下来是Trunity六边形框架的第四部分:成长性。
SpaceX的成长机会在于其全球扩展。随着全球对低成本太空运输和高速互联网接入需求的增长,SpaceX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星链项目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覆盖全球一半以上的家庭。星链项目是SpaceX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到2024年,SpaceX计划将其在轨卫星数量增加到5500颗,长远目标是建立一个由42000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星链项目的订阅用户数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已超过260万用户,目标是在公开上市前达到3000万用户。
SpaceX还在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包括与全球电信公司、航空公司和海事公司的合作。例如,与T-Mobile、Rogers、皇家加勒比海游轮和夏威夷航空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其服务范围。这些合作为SpaceX提供了自然扩展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
投资人喜欢创新,但更看重真金白银、物美价廉
第五部分:财务表现
接下来是Trunity六边形框架的第五部分:财务表现,Show me the money!
从财务角度看,SpaceX也展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根据分析师预测,SpaceX的收入将从2023年的90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130亿美元,2025年增加到150亿美元,其中星链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越来越大。到 2030 年,SpaceX 的收入预计将增长到 630 亿美元——几乎是 2024 年的 5 倍。到 2030 年,Starlink 业务的收入预计将占 SpaceX 总收入的约 67%-75%。
但是...有的时候,好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资
SpaceX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已超过1800亿美元,超越了许多传统行业巨头。按照24年130亿美元的收入,妥妥的14倍P/S。我们没有Space X具体的利润数据,但这个估值其实已经将未来的很多成长性预估在内了。hmm...
选择一家公司有时候就是选择了一群人
第六部分 管理层评估
接下来是Trunity六边形框架的最后一个部分,评估一家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对创业型的公司。创始人往往决定了公司的上限。
第一性原理: 回到事物本质去思考问题是马斯克深入骨髓的习惯。
马斯克不仅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还具备强大的反思和学习能力。小不快跑快速迭代,推动公司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种方法论在Tesla的发展中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价值主张、愿景和使命: 需要清晰度。
SpaceX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团队的努力。马斯克能够吸引到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并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愿景和使命,激励团队不断创新。正如SpaceX总裁Gwynne Shotwell所言,公司以其明确的愿景和使命,吸引和激励着一群充满激情和才华的员工,共同追求卓越。
牛人能吸引到牛人,使牛人们和谐地在一起工作,这是一项大佬们具备的特殊技能。让我想起了乔布斯...
结语:
在今天的访谈中,我借由Space X这家公司和大家分享了Trunity六边形框架,这是一种用于全面评估企业潜力和价值的分析模型。它包含六个关键方面:价值主张、商业模式、竞争优势、成长机会、管理质量和财务状况。
- 价值主张:SpaceX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太空运输成本,使太空旅行变得更加经济实惠。这一价值主张不仅拿到了政府合同,还创造出衍生需求。
- 商业模式:SpaceX通过垂直整合和内部制造,显著降低了成本,并通过订阅模式提供星链服务,确保了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 竞争优势:SpaceX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和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和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和规模相应带来的成本持续下降,使其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 成长机会:随着全球对低成本太空运输和互联网接入需求的增长,SpaceX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星链计划的推进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 管理质量:伊隆·马斯克的领导力和团队的努力,是SpaceX成功的关键。马斯克的愿景和坚定的执行力,带领公司不断突破技术和市场的限制。
- 财务状况:尽管SpaceX尚未公开上市,但其财务表现已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公司的收入和估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投资价值智者见智。
希望这次我和Jennifer的分享能对读者您有些启发,有时候我们看到成功的企业,绝不是依靠一个点子、一项技术、一个爆品或者一位大牛,任何一个能够给客户、股东、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背后都有扎实的商业逻辑与深深的护城河。
欢迎大家订阅我们的公众号,留言反馈,也期待未来与您继续分享我的商业体会。
以上内容分享不作为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和教育之用,不构成财务、投资、法律或税务建议。文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并不一定反映Trunity Partners Ltd.或其关联公司的观点。任何对特定资产、历史事件或个人的提及均仅供参考,并不代表对未来表现的认可或预测。读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自行进行尽职调查或咨询持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