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炒作到现实:企业采用人工智能为何面临深层结构性障碍

Mona Zhang, CFA

2025年3月31日

2024年下半年,Trunity的研究团队观察到,我们对人工智能相关主题投资价值的评估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认为,股市对人工智能的商业成熟度过于乐观,远远超出了其实际的企业应用曲线。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最近在接受德瓦克什·帕特尔(Dwarkesh Patel)长篇采访时的评论与此观点产生了共鸣。他强调,人工智能的真正挑战并非计算能力,而是组织工作流程和“端到端流程……持续改进”。


这就像精益生产,尤其适用于知识型工作。这将是管理团队和从事知识型工作的个人的艰苦工作,需要时间。——萨蒂亚·纳德拉,摘自《微软的通用人工智能计划与量子突破》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即插即用的工具,而是系统性重构知识工作流程的催化剂。

在 Trunity,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形成类似的观点:


  • 企业数据结构、安全标准和合规机制尚未为人工智能做好准备。
  • 遗留流程和组织惯性降低了实施效率。
  • 基础设施支出处于前期,领先于实际业务转换——造成短期供应过剩。


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可见性和可用性之间的差距。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股票的当前回调并非技术枯竭的信号,而是对其商业化时间表的重新评估。


“但顺便说一句,典型的供应方是,‘嘿,让我建好它,他们就会来。’”


但到了一定时候,供给和需求必须相互呼应。这就是我追踪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原因。——萨蒂亚·纳德拉


尽管基础设施蓬勃发展,但企业需求仍不明朗。“计算能力的增长”反映的是预期猜测,而非需求满足。纳德拉进一步指出: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披露推断收入也...有趣的是,没有多少人谈论他们的实际收入。”


最终,要释放人工智能的价值,取决于组织如何升级其数据治理、决策工作流、激励措施、IT 系统和合规协调——这是一个涉及权力结构和战略设计的复杂过程。



📎 案例研究:Slack 推广为何未能成功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牵头在他们的投资团队中推广 Slack。这款产品在 2014 年推出时,可以说重新定义了组织沟通。其“基于渠道”的架构承诺用实时协作取代线性的电子邮件对话。理论上,它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和促进团队讨论。


但在实践中,实施遇到了阻力——并非由于工具本身,而是因为其他问题——主要集中在

知识产权及激励机制:


  • 共享讨论会被存档吗?最终版本归谁所有?
  • 当多个团队成员合作同一个研究项目时,如何衡量贡献?
  • 初级员工和高级员工是否应该享有平等的战略信息获取权?


这些担忧不仅仅是将聊天框迁移到新软件,还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组织紧张:知识是个人资产、团队资产还是公司资产?无论哪种情况,我们该如何管理它?


在转向更加集中和协作的工作流程(在本例中为 Slack,假设已同意使用中央数据存储库)之前,团队或组织需要决定:


  • 重视协作工作的激励制度
  • 仔细考虑频道权限管理
  • 与现有 IT 基础设施、审计和合规系统集成


最终,Slack 的部署被搁置了。但他们的教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企业技术最难的部分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它所需的组织架构重新设计。




🧭 中小企业为何可能引领人工智能应用 | Trunity 的案例

与结构僵化的大型机构相比,中小型企业 (SME) 可能更适合实施人工智能:


  • 更短的决策链;
  • 更大的流程灵活性;
  • 降低政治和结构阻力。


在 Trunity,我们的研究团队一年前在内部试用了通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通过标准化数据结构和简化工作流程,我们在透明度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我认为这在大规模情况下很难实现。

历史或许会重演:AWS 的早期采用者也都是中小企业。在 AI 浪潮中,模式或许会类似。

🧮 我们的 2024 年实地研究:结构性错配


在整个 2024 年,我们对人工智能价值链进行了广泛的实地研究,包括估值、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准备情况。


通过对AI基础设施公司、云服务提供商以及AI SaaS初创公司的采访,我们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资本支出远远领先于企业需求的成熟度。总体而言,商业可行性仍不完善。


这些前线见解帮助我们在制定战略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 避免炒作周期;
  • 专注于长期架构演变;
  • 并专注于具有真正端到端技术和商业集成的公司。

🔚 结论


萨蒂亚·纳德拉阐述的不是人工智能炒作,而是组织转型的严肃现实。


人工智能的下一阶段将不再基于 GPU,而是基于流程图。这并非基于参数数量,而是基于制度设计。


“人工智能就像知识工作的精益……这将是管理团队的艰苦工作。”——萨蒂亚·纳德拉


如果您想关注我们在企业人工智能、数字基础设施或创新治理方面的长期研究,欢迎随时联系我或给我留言。我们很乐意交流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和教育之用,不构成财务、投资、法律或税务建议。文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并不一定反映Trunity Partners Ltd.或其关联公司的观点。任何对特定资产、历史事件或个人的提及均仅供参考,并不代表对未来表现的认可或预测。读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自行进行尽职调查或咨询持牌顾问。